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

支持本土創意 (香港經濟日報 2013-09-27)

為 SMF 擔任大使的 Joey Tang,笑言年輕時夾 band,沒有今日這類多元化音樂活動。「那時最流行到堅道明愛表演,是樂隊溫床,而高山劇場是要有一定名氣才去到的。去年為 SMF 演出,氣氛很好,幾位主辦者不是純為金錢,而希望做有意義的事,像看到昔日的自己。」

4 人樂隊 Supper Moment 去過台灣「春吶」演出,覺得香港的銀礦灣絕不遜色。「這個平台沒有分主流地下,大家可在同一個地方,唱出自己的聲音。而且它亦漸漸建立了地方特色,很能代表香港音樂文化。」

4 子指隨着 Clockenflap、春浪、龍舟音樂節等陸續出現,可帶來良性競爭。「最重要不是為跟風,而是以音樂理念先行,其餘的就當是 bonus,跟組樂隊的理念其實是相似的。」

然而他們覺得大型音樂節屬於文化活動的最頂層,底下仍需要有許多支持。「例如香港仍缺乏可借作長期表演的 live house,樂隊沒有固定演出,就少了經驗的累積。對比內地,深圳也有了文化村,可容納藝廊、音樂場地等,這樣無論觀眾和音樂人,才有看戶外演出的習慣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